回想一下,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刚注册完贷款平台,就接到各种贷款推销电话?
街头扫码领取小礼品,填写了个人信息?
连接公共WiFi进行手机支付?
帮助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将银行卡出借他人?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金融消费者获得了很多便利,但是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被不法分子盗用,导致自身权益受损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守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1.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2.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或通过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以下个人信息:
(一)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二)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三)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
(四)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五)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六)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七)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3.金融机构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金融机构在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需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核心原则: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坚持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原则,切实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信息收集:应当向消费者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规则,并经消费者同意。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变相强制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
✦信息使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用途使用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超出范围使用。
✦信息储存: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妥善保管和存储所收集的消费者金融信息,防止信息遗失、毁损、泄露或者被篡改。
金融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如果消费者在办理金融业务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或个人信息授权书面条款等有任何疑问,请立即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热线进行咨询,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4.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妥善保管,严防泄露
✦身份证、银行卡不外借: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在必须提供身份证件的场合,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内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
✦密码信息不泄露:消费者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均不会主动向消费者索取账号密码、支付密码,消费者如果遇到需要提供密码的情况,包括各种在线链接,请提高警惕。
✦亲自办理更安全: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金融业务,谨防个人信息被盗用;同时,务必警惕不法分子以“代索赔”“代投诉”等名义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骗局。
✦废弃单据要销毁: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官方渠道、安全可靠
✦认准官方渠道:勿通过不明身份的人员、未知链接及二维码下载的APP等购买或办理金融业务,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营业场所办理业务,APP则建议尽量通过手机自带APP商城下载。
✦谨慎授权APP权限:APP的手机权限不能轻易授权,否则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建议消费者谨慎授权的包括位置信息、麦克风、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应用内安装其他应用等。
学习知识、提升意识
✦关注官方宣传:通过金融机构或者监管机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学习金融知识。
✦参与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金融机构举办的线上线下宣教活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守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国银金租客服热线电话:【400-670-1606】
服务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2:30、下午13:30-18:00
图文内容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渠道素材整理形成